特色技术
一、可视化麻醉:超声在麻醉应用于可视神经阻滞麻醉及危重病人术前评估等,为病人缓解术后疼痛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及手段。在超声可视下还可以方便、准确地进行动脉、中心静脉的穿刺,并可避免已经有大静脉血栓的病人因穿刺导致血栓脱落,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提高患者就医满意感和舒适度。
二、超前镇痛:现在被定义为一种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的传递及传导建立的一种镇痛治疗方法,指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通过减少有害刺激传入所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感化,从而减少术后疼痛和镇痛药的用量。从入院到术后出院近乎全程无痛,患者再也不用担心手术切口痛。
三、困难气道处理技术:可视喉镜、纤支镜等设备提高了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避免插管困难的病人因反复插管而导致病人喉头水肿、损伤、插管失败等并发症。而纤支镜可以很好的为鼾症、颈短、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变、肥胖(BMI≥28kg/m2)等病人提供安全保证。
四、精准化麻醉管理:麻醉深度监测(BIS)可以可靠地评估麻醉深度,判断麻醉药物使用量,评估患者的镇静深度及苏醒时间。而靶控输注(TCI)是一种通过静脉给药过程调节目标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需要。
五、双腔气管插管术:对胸科手术麻醉有一定优势,适合单肺通气,方便开展胸科手术,术中气道压低,术后恢复良好。
六、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术后镇痛技术:可用于四肢手术、术后镇痛,减少全身麻醉性镇痛药使用的比例,对患者影响轻微,效果确切,利于患者快速术后康复。
七、分娩镇痛技术:分娩疼痛是绝大多数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最剧烈的疼痛。15%:轻度疼痛;35%中度疼痛,尚可忍受;50%重度疼痛,难以忍受(其中20%感到痛不欲生);临床上通常按照0-10分给疼痛程度分级: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以上为重度疼痛。分娩镇痛的好处:降低产妇应激反应,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气完成分娩;减少不必要的耗氧量,防止母婴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避免子宫胎盘血流减少,改善胎儿氧合状态。
分娩镇痛的方法:(1)非药物性镇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2)药物性镇痛:包括笑气吸入法、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硬膜外镇痛或腰麻)。经证实,椎管内分娩镇痛是目前效果最好、可全程镇痛、保障母婴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
原理是通过硬膜外腔阻断支配子宫的感觉神经,产生区域性的麻醉效果,减少宫缩的疼痛。因此在英美等现代医学起步较早的国家分娩镇痛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八九十。
八、主动保温技术:手术患者,尤其是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受麻醉、手术等因素的影响,围术期易出现体温波动,低体温会影响患者药物代谢、凝血功能及苏醒后状态。为了促进围术期患者体温管理质量提升,通过加强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监测、术中主动保温(如变温毯、输血输液加温仪、暖风机)等手段,以达到降低手术患者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的目的。
九、肌松监测技术:通过肌松检测,主要监测TOF(四个成串刺激),当出现2个收缩即可给予肌松拮抗剂进行拮抗,避免肌松药使用过多,苏醒时绵软无力以及二次呼吸抑制作用。
十、麻醉深度监测技术:该技术是监测全麻深度是否合适的指标,避免发生术中知晓,减少对病人不良的记忆,便于麻醉管理,做到精准麻醉、可控易苏醒。